清崇德元年(1636年)
皇太极封奥巴弟布达齐为札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爵,封奥巴从弟喇嘛什希镇国公爵,均诏世袭罔替。自此,札萨克图旗、镇国公旗始行旗制,每旗各编设16个佐领(苏木)。
康熙三十年(1691年)
札萨克图旗郡王家庙——王爷庙在巴彦山前建成。却尔济喇嘛主持庙务。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却尔济喇嘛入朝觐见皇帝,康熙帝赐封其“巴格西葛根”(国师)称号,赐王爷庙额:好特老尼古勒喜(普惠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索伦山水突发,冲没大量牲畜、房屋、土地。清廷拨赈济银1万两。
康熙六十年(1721年)
札萨克图旗蒙古族摔跤手敖日布仁钦比武夺魁当元帅,立下战功,被康熙帝招为额附(驸马)后,同公主带60名随丁回到本旗舍搏素扎拉嘎(满族屯)定居。
乾隆十三年(1748年)
乾隆帝赐莲花图庙为梵通寺。
嘉庆三年(1798年)
七月十二日 梵通寺、广乐寺、广觉寺、宏济寺四大殿堂在陶赖图山(哈达那拉苏木境)建成。
道光十八年(1838年)
札萨克图旗、镇国公旗境大旱,井水全干,草木皆枯,人畜毙者甚多。
道光三十年(1850年)
葛根庙第四世葛根罗卜僧图布丹吉格木德扎拉僧,被道光帝赐封“巴格西葛根”称号,赐雕有9条蛟龙的“象牙虎贲”(权杖)1根。
光绪十七年(1891年)
札萨克图旗郡王乌泰私招外旗租户1260户、3700多人迁入旗境南部开垦洮儿河夹心地和归流河流域荒地,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共开垦荒地64.31万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在札萨克图旗东南部的喜热勒太爆发由刚布、桑布领导的图合木农牧民起义。翌年十月,各蒙旗王公武装在侵华俄军的“助剿”下,攻陷了图合木,起义失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清廷对各蒙旗推行“移民实边”政策。自七月十四日始,至宣统二年(1910年),札萨克图旗分三次招垦丈放巴彦昭、沙碛茅土、七十七道岭、黄羊圈、绰勒木山、爱其挠等地荒地共1025.6万亩。此间,奉天、吉林、山东等省农民3764户、45558人,迁入旗境南部。
光绪三十年(1904年)
五月二十一日 盛京将军增祺奏请批准,在札萨克图旗开垦地的双流镇设置洮南府(洮南市)、在双流镇东北45公里的白城设置靖安县(白城市),在哈拉乌苏设置开通县(通榆县)。
七月至宣统三年(1911年) 镇国公旗分三次招垦丈放洮儿河两岸、哈沙图阿勒坦、克呼特苏衣的荒地共663.54万亩。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八月二十四日 盛京将军增祺奏请批准,在镇国公旗开垦地的解家窝棚设置安广县(大安县)。
冬蒙古族地方士绅阜德胜在索伦创办祥裕木植公司。资本银1.6万两。1年后,出售木材价值8000余两,存椽木12万余根。阜德胜死后,他的儿子、黑龙江省公署官员阜海辞去官职,设立哈海木局,继续经营索伦山伐木业。民国初年,哈海木局停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黑龙江省荒务局在索伦招垦丈放荒地108万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六月 奉天巡防队前路统领张作霖与东三省行营翼长统领兼北洋后路淮军提督张勋率部联合追剿陶克陶呼、白音大赉义军。翌年正月,进攻索伦山义军根据地。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陶克陶呼撤往外蒙古。七月十日,白音大赉被清军俘获,后因伤重死于狱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正月 东三省蒙务督办朱启铃受命查核,乌泰欠俄(国)债本息38.44万两,欠国内各地债款18.3万两。六月,清政府决定替乌泰代偿俄债。翌年二月,清政府在哈尔滨偿还俄债29万卢布。由此,清政府外交部照会各国公使:以后外国人私自与各蒙旗订立借款契约者,概由本人负责,政府绝不承认。
宣统元年(1909年)
黑龙江省公署派范金声到索伦,设置宣抚员公署。
宣统二年(1910年)
八月三日 盛京将军增祺奏请批准,在镇国公旗南叉干挠设置镇东县(镇赉县)。
是年 乌泰下令,允许札萨克图旗旗民自垦荒地。至民国10年(1921年),累计开荒6.6万亩。